记得住乡愁/人民日报出版社


著作者:人民日报文艺部

推荐机构:人民日报出版社

1.jpg

编辑推荐

1.收录陈忠实、阿来、刘庆邦、梁衡等当代名家作品,体现出作家对时代和社会的关切;

2.本书附有精美手绘彩图,内文四色印刷,图文并茂,是一本小而美的散文书;

3.锁线裸背胶订,可180度平铺打开,方便读者阅读。

内容简介

本书精选《人民日报》副刊近年来发表的以“记得住乡愁”为主题的散文、随笔70余篇。本书形式上按照空间地理排序,内容上以细腻真挚的笔触展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、人文景观、民风民俗,书中既表达了对故乡景色的由衷赞美,也有对民风民俗的记录,更抒发了作家对故乡绵长的情思。本书讲述中国乡土故事,探寻优秀传统文化,并借此引发读者的乡愁记忆,让读者关注优秀传统文化,延续乡村的历史文脉。

作者简介

人民日报文艺部,系人民日报社主管的部门之一,主要刊发散文、报告文学、文艺评论、文艺动态等。版面主要有“大地”“读书”“文艺评论”“美术”等。

精彩书摘

回家 回家

陈忠实

祖居的屋院在白鹿原北坡根下的一个小村子里,距西安城不过50华里。得着路程近的方便,有事要做很快就能回到那个小院,无事也常常想回去便回去了。其实,无论有事无事,就是想在那个曾经生活过50多年的屋院里坐一坐,到门前的灞河沙滩上遛一遛,似乎心理上的某些亏缺就获得了补偿。这种感受只有在这一方小小的地域才会发生,回家走走就成为永无遏止、永无满足的欲念潜存心底。

近日我又回到原坡下祖居的屋院。车子在愈加稠密的高楼之间的公路上行驶,不觉间便驶上浐河大桥。我的心在那一瞬便发生微妙的变化,顿然亢奋起来,这是走世界上任何一条路、过任何一座桥都不曾发生的一种心理和情绪的反应;更为奇异的是,每次回归老家,车子刚刚驶上这座大桥,我的情绪便发生这种亢奋的变化,几乎没有一次例外。我至今说不准这是一种生理反应,抑或是一种心理反应?我唯一能想到的因由,大约在我的潜意识里,这是我回家的桥,或者说是离我家最近的一座桥,过了这座桥,便进入我大半生都跑跑颠颠于其中的一方地域了。

这条浐河发源自横亘在关中平原南部的终南山,自南向北从白鹿原西坡根下流过,形成一道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河川,新石器时代的一个人类聚居的村庄—“半坡遗址”就在河岸东边;晴朗无霾的天气里,站在浐河岸边,可以看到白鹿原西坡上绿树掩映下的白墙红瓦。过了浐河桥不过三四里地,就进入白鹿原北坡下的灞河川道了,北坡上和河川里排列着稠如藤叶似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村庄。无论作为乡村教师或基层干部,抑或后来有幸成为专业作家,我在浐河灞河两道河川和白鹿原上整整跑跑颠颠了30多年,在进入传统习惯所划的老年年龄区段时进入西安城。在城里待过几年,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,却也难以抑压灞河岸边家园的诱惑,决然一人回到那个祖居的屋院,读书写字,煮一碗妻子在城里擀成藏在冰箱的面条,日落的霞光里到灞河水边的沙滩上散步,不觉间竟有两年……

我后来才意识到,白鹿原西坡根下的浐河和北坡根下的灞河,真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好水滋润着一道好原。我有幸出生在这原下且在这里生活过大半生,先是为这里的乡村孩子教授识文断字,后来组织乡民造梯田修河堤,再用笔叙写对这原这川里的历史和现实的体验和感受,这样的人生经历就很难用通常所说的情感纠结来表述了,反倒是每次车上浐河桥的一瞬所发生的那种微妙的亢奋情感,才是最真实最准确的难以分清生理或心理的本能性反应,这是在任何地方不曾有过的。

……

这是冬天,我又漫步在灞河边上,冷风飕飕,河水清透见底,我的心里愈加沉静。我走过一些名山大河,多是以观赏的眼光去看的,新鲜的惊喜是自然发生的,也曾把那种感受诉诸文字。然而,那些感受完全区别于面向眼前这条灞河的沉静心态。这是家园。回哦,我的家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