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斗者/东方出版社

著作者:《环球人物》杂志社 

推荐机构:东方出版社

000000000.jpg

编辑推荐

适读人群 :广大党员干部及大众读者

1.由《环球人物》杂志社主编;贴合新时代主题和主旋律特点,强调奋斗精神。

2.所选人物代表性强,故事生动有趣,内容丰富翔实。

3.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情怀、坚定奋斗意志,各行各业的人士更加努力奋斗的重要读物。

内容简介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,也是最懂得幸福、最享受幸福的人。”奋斗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。所有的奋斗者,都是新时代的楷模。

本书聚焦30多位在中国科技、经济、军事、农业、文化、医疗领域中不懈奋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。将这些人物的奋斗故事、在各自领域所作的贡献,以及成就背后所蕴含的奋斗精神清晰地呈现出来,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情怀、坚定奋斗意志,激发各行各业的人士更加努力奋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
作者简介

《环球人物》杂志社,人民日报社旗下媒体,秉持“以人物记录时代”的宗旨,内容涵盖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领域,具有全球视野,兼顾时效性、权威性、可读性。目前,杂志社已构建起覆盖杂志、网站、微博、微信、学习强国、抖音、B站等核心平台的全媒体矩阵。

精彩书摘

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:把一生献给了稻田和大地

袁隆平(1930 年9 月7 日—2021 年5 月22 日)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,发明“三系法”籼型杂交水稻,成功研究出“两系法”杂交水稻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

袁隆平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、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、“世界粮食奖”等20 多项国际国内大奖,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。2018 年12 月18 日,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袁隆平同志“改革先锋”称号,颁授改革先锋奖章,并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。2019 年9 月17 日,袁隆平被授予“共和国勋章”。

在成为举世闻名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之前,袁隆平已度过30 余年艰难求索的时光。

有无数个时刻,他的研究几乎要中断了: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后,杂交水稻的技术路线图确定了,试验却迟迟不成功;在湖南,他宝贝万分的水稻被人连夜拔光,团成泥团扔进废井;在海南,台风来袭,大雨倾盆,试验田顷刻间变成汪洋……

“袁老师是一个坚持创新、矢志不渝的人,他遭遇困难绝不退缩。”当年从湖南安江农校就跟随袁隆平的李必湖、尹华奇,对记者如此评述老师的前半生。如今,他们也到古稀之年了,但研究杂交水稻的苦难与辉煌,依然历历在目。

以为田园很美,却发现农村“又苦又脏”

1930 年,袁隆平出生。他名字里的“平”,取自出生地北平。

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,是东南大学毕业的高才生,这一年正在平汉铁路局工作。母亲华静,婚前在安徽教书,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。袁家家境不错,一个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细节是:袁隆平是在协和医院出生的,为他接生的正是我国妇产科创始人、著名大夫林巧稚。

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一个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抵挡时代的洪流。光是小学,袁隆平就在汉口、澧县和重庆念了3 所。他见过日本飞机轰炸,目睹过尸横遍野,很早就明白要想不受欺侮,国家必须强大。上小学时,他开始向往田园,立志“长大后一定要学农”。

到1949 年填报大学志愿时,父亲希望他学理工或医学,前途很好。母亲则觉得将来当农民,“那是要吃苦的”。袁隆平争辩,母亲是城里人,“不太懂农家乐”。

不久之后,袁隆平对农村的浪漫幻想就要被现实打破,但这样的乐观和理想主义,却成了袁隆平人生的底色——在西南农学院,袁隆平去四川大足县参加了3 个月的土改。他住在农民家里,和他们一起在土锅里烧饭,在破被子里睡觉,这才发现“真正的农村又苦又脏又累又穷”。但既然看到了农民这么苦,他就想为农民做点实事。

年轻的袁隆平也有过其他的发展可能。抗美援朝开始后,国家决定在大学生中选招一批飞行员。西南农学院仅有8 人被选中,袁隆平便是其中之一。就在即将前去受训的前夕,袁隆平突然得到通知,“大学生一律退回”。原来,国家决定开始进行为期10 年的国家建设,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。

这或许也是一种冥冥中的注定。袁隆平曾有机会翱翔天空,但最终还是属于脚下这片大地。此后的近70 年里,袁隆平执着向前,把人生“插秧”在了中国大地上。

1953 年,袁隆平大学毕业了,要前往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地方:湖南安江。母亲陪着他,脸贴着地图找了很久,才在密密麻麻的点中找到这个小点。跟4年前得知儿子决定学农时一样,华静叹了口气,又一次说:“孩子,你到那儿,是要吃苦的呀……”但到了安江农校后,袁隆平觉得“倒还可以”。学校后面就是沅江,袁隆平行李一放,就跑到江中游泳。在后来艰苦的科研生涯中,畅游沅江给了袁隆平不少慰藉。